中国美术家旗下网站
艺术新闻

      品读谢小毛的山水画艺术

      分享到:
      作者:李聿 付京生来源:中国美术家网2017-09-11 12:04:23

      【艺术简介】

      谢小毛  1963 年7月生。

      作品先后参加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展;一、二、三、四、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全国首届、二届楹联展、西泠印社一、二、三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首届、二届、三届《当代流行印风》展、全国六届书展、首届全国隶书展、九九《中国书法》年展、三届墨海弄潮展;首届、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展;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河南省首届、二届、三届中国画艺术展、河南省首届、二届山水画艺术展、河南省优秀青年书画家提名展、河南省优秀青年山水画名家联展、河南省第十届、十一届花鸟画展、第四届河南省书画院双年展等,多次在各种展赛中获奖。

      出版有《谢小毛篆刻作品集》、《二谢堂艺丛》甲卷、乙卷、《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谢小毛卷》等多部。有20余万字的评论及其他文章散见专业报刊。

      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美院国画系特聘教师,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焦作书画院副院长、山阳印社社长等。

      谢小毛的山水画

      (本文为李聿先生的文章《笔墨温润 悠悠古——谢小毛先生山水花鸟书法品记》节选)


      初识小毛先生的画,即被那澹然神来的性情笔墨和浓浓古意给吸引住了,凝神那万千气象中,各见其韵的山水体态,无论是岿然如斯的钟鼎般骨架,还是令人恪然心动的烟流云影,不由神往,似曾相识,苏东坡说:“无意于佳乃佳。”总觉得这句话是历经艰辛的小毛艺术人生和生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显然,小毛的画重视传统。在学画之初即按黄宾虹大师的规矩,下功夫临摹《芥子园》又学宋元,一树一石、一草一木,认真习练,仔细揣摩,熟烂于心,打下扎实的基础,一笔一画到一组一景,直到组合大景完成全景。继而进入明清水墨世界,逐渐从执着对临逼进原作,转而变临、意临,笔墨操作从执着进入从容放纵,最终又醉心于黄宾虹水墨淋漓的山水,不论是水墨浅绛,还是大小青绿,他都能心领神会,熟练掌握。

      诗如鼓琴,声声见心。心为人籁,诚中外形。我心清妥,语无烟火;我心缠绵,读者泫然。禅偈非佛,理障非佛。心之孔嘉,其言蔼如——袁牧《续诗品·斋心》

      赏画如读诗文,必须有其意思。没有意思的画,绝对不是好画。小毛的山水画,颇有意思。对小毛的山水画,我读了不少,总觉得内中意绪繁谐,情致绵渺,不是那种可以容易明白的作品。

      不容易明白的东西,是好还是不好?谁也没有资格定义,谁也没有标准论断。因人而异,对于生活中的物的评论是如此,对于艺术品的审美价值的认定,也不会超越这个认识水准。小毛的山水,似乎能使用自己的一个符号,布局谋篇,从小幅直至巨幅,一以贯之,自成体面,则无疑非寻常之手段。真如不变,达悟幽玄。他的基本元素很简单,皴擦点染,用以组合自己的符号,但的确能依靠它来建构大格局、大山水,当然是有手段的。

      有了手段,便有了造形的自由,意造境生,气昭自然,则有近道之可能,于是便不可以简单的法度来局限拘束之。至于简单与复杂之关系,最少可以分出四种情况:简单中见复杂、复杂中见简单以及简单中见简单、复杂中见复杂。不可一言蔽之,尚待细密研来。

      苍茫山水,是小毛梦里的家山故园,在那里,曾经留下些什么难以释怀的故事或者多少挂念,只要他自己不说,外人只能猜测。属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奥妙,基本很难与旁人共享,所以,即便深谙文理艺事的刘彦和,也发出了“知音其难”的感慨。发大音者,不以口鼻而以心,是故听大音者,亦当不以耳而以心;交心其难,所以知音必稀。要想摆脱这种感慨,消化这些欣赏时彼此之间的隔膜与难度,只能去切身地体验、去剖析、去静听。有此思想准备,再看小毛的家山,其音淡惋,盈盈然似露湿清弦,知是人间别有此一境界。小毛的山水,有强烈的视觉态度,读者只需看上一眼,便可以在脑际残留许久。画面中间部分是有门有屋脊,旁侧有人有牛,周围有禾有塘有树有丘,高处有云有气有锋有天,而这些部件,叠加起来,共同诉说出一股难以名状的意绪。这种意绪,营造出一种异样的氛围,提醒人开始思考形而上的所在,暂时脱离眼前画面上的东西。即便他近期的颜色开始轻松与明快,笔墨也轻松随意些,但仍有这种挥之弗去的因子存在,附着于一点一画一晕一染之间。

      情致之于艺术品,大概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获得的。今世画家中,不是没有无所癖好之人,大抵画也与其人一样,没有什么意思,更与依仁游艺的高要求甚远。

      小毛口才很好,语速很快,喜欢开玩笑,这种感受,是从他说话时的口吻和表情得来的印象。他的画语,则似乎与他的言语区分,相对确切得多,虽然也有上述的所谓难明之旨。笔墨,一如言语,永远也跟不上意思之所在,因为它们都属于外在的器具,只能仿佛那需要仿佛的实质,却不是其本身。乃知赏情致之作,欲曲尽其意,惬入肝脾,实非易事,即便是所谓随缘应物、各得其所,亦岂可作轻言哉?

      我很喜欢他画的山水。他笔下的苍茫山水,颇有情韵。在他的画面(如《大自在图》)上,充满了波诡云谲,洋溢着淡淡的乡愁,这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无疑是他内心景况的流露。

      心外无物,境由心造。画品即人品,在传统理念上,中国画论把人与艺紧密联系在一起,很独到、辩证。画为文之极,画格是文心的表现。文,就是人;文不仅仅体现在书面文字上,更显露在气格上、气息气象上。比如他2003年的《草亭幽会图》就颇有古意。

      小毛先生画的山水,大气、苍茫,这除了与他的笔墨技法相协调以外,一定与他内心的情致互为表里。我又想起了他的那句:“细泡粗茶养太平。”

      笔墨技巧,可以熟练获得,而内心情致则非可轻易掩饰。

      视觉形式之美,与审美心态往往是一致的。一个画家的笔墨,就是他内在的心音。

      在小毛兄画上,形式与内容得以相映成趣。从构图到笔墨,从色彩到配景,他所欲抒发的,都是其特有的元素,那也正是艺术作品所需要的。

      艺术作品虽然强调个性的展现,但这种个性很有必要规范在普遍性之中。艺术行为,不应该是完全的自娱,而是要兼具着娱人的任务,甚至发挥教育的功用。春风化雨,“化”是一个渐渐的过程,从细节出发影响到人的生活习惯,继而左右到人的性格与命途。据乎德、依乎仁、游于艺,本是古训;以美育代宗教,也是有充分的道理。在现代经济发展的今天,艺术与文化日趋多元化,信息纷纭,如何保障古朴与厚道的审美形式占据相当的地位,值得大家深思。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个体个性的充分发挥,不见得是好事,而共性的普及与存在,却一定有利于社会集体的和谐。相貌清瘦的谢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用志就是用心。用心到了彻底的程度,就是尽心。尽心者始能而尽力,从物质到精神。心到,则笔墨到、技法到,则性灵到、韵味到。厚于道者,福德在焉。艺术虽小道,却可成为实践道德修为的实际过程。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求道不需涉远,“诚”者,其道至近,会心在迩。

      好的景物,不是妄想出来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却获取、去写意、去传达。朱熹针对《论语》里孔夫子叹赞曾点“浴乎沂”之志,指出,那虽然看似简单,却因为其“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已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和流”,于是,平常不常;因着其平常之极,便立即与大多数的、普通的所谓“平常”拉开了距离。艺术即生活,艺术的超群拔俗,也合乎此意。

      “平中见奇”,可以如此来评价谢兄的山水画,他的这种风格追求,洵非易事。努力经年的他,有着造型与写实的基本功夫,加之几十年的大量创作,所以下笔便能把握到心手相印的感受与效果。融合了古今,取法了诸家之长,他终于可以自起炉锤,独树一帜。《秋山访友图》、《乱山飞瀑图》、《烟云秋壑》等等作品,意境悠远,又总是以情动人,和乐熙熙。

      再谈谈他的创作过程。来自焦作云台山下的他画重视写生,先从临摹古人开始入手,掌握一定的技法后,一边学习一边写生,多年来的实践、努力,使他既有生活感受,又不失传统技法,既有生活素材的收集,又有现场有感而发组合成画,至此传统和写生合而为一,浑然一体,完成着由传统到写生、从技法到成画的过程。小毛先生的画,云水、丘壑、烟岚、小道、草木、石头、篱笆、古栈、溪流、瀑布,无一不在笔墨的气韵涌动中成为一个生命体完美的形象存在;那其间所相机见巧而纷繁运用的率性勾勒、皱擦、点厾、晕染、描画以及倾泼墨彩,也无不各见古今诸家的笔迹、心迹与迹象上深深蕴含的真切情感。

      所贵于小毛先生的是,他能依据格古出新的需要,统万而归一,一笔而见万,使一画之法在继承而别开生面的画作上有着极微妙而充分的展现。

      中国书画传统的本质就是继承和创新,龚贤创造了线积墨法,黄宾虹创造了点积墨法,李可染创造了面积墨法,小毛把三法融为一体展现在自己的山水画中,可谓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他在积墨的过程中又强调了线的张力,凸显了山石的怪和嶙峋,看他的画,使你倘佯在山水中,使你的心陶冶在自然中,飘荡在云雾里,若仙若凡,得到了歇息,得到了归宿。小毛的水墨山水画是当代中国的山水画中优秀的代表作,只要他能像以往一样认真、谦虚、勤奋就一定能发展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有突出贡献的山水画家。在他的画里请你认真地看,仔细地读,让你的心放松,让你的心愉悦,让你的心宁静,让你的心在山水画中慢慢地游、慢慢地游,所以思,其再思……

      李聿(河北大学美术评论家)



      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刍议

      文 / 付京生

      谢小毛,性直率、聪明、放达,且朴实、灵敏、通透。故能随心所欲于水墨挥洒而却亦颇能蹈规合矩。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有基于生而知之与后天努力双向结合的一流技能和一流才气,故他能画出高境界、高质量的一流作品。

      喜欢水墨,实际上一种“身份认同”的证明。它能够证明一个人的生命态度,虽应始终以儒学为本位,但儒学立场的发扬和践实离开道家思想与释家观念的同行,儒家的立场就无法融入到合乎自然且适意的生活当中去。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让你一看上去,瞬间就心生欢喜,你会觉得面对他的书法和绘画,入眼的刹那间,即怦然心动、心如撞鹿而内身元气涌动;究其原因,那是他的作品中的洒脱、自由、放达、明丽、雍华、正大的气象与境界,让你的潜意识里,意会到了这“洒脱、自由、放达、明丽、雍华、正大” 的气象与境界,实际上,正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意志与生活态度所期待的理想状态使然。

      当下,大家都在谈弘扬国学,其实,说弘扬就不对了。面对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我们发现,他追求的是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国学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可亲、可爱的重要的生活内容。概言之,谢小毛的作品,上墙,好看;入眼,亲切;入心,舒服;这正是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体现。

      有十年,没见谢小毛了。一直在想着他。近十年,他深居简出,看到他现在的成绩,真是有点羡慕、嫉妒恨。

      谢小毛追求的是传统文化要落地开花接地气。从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可以看出,他追求的不仅是自己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对他,还是对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践时不可或缺的需要。他是想让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不期然参与到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之中去,而且,能让你通过审美欣赏,自然而然能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来。

      弘扬传统文化,即将成为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重要功能,是能够让大家彼此信任、不同而和,它够超越国家、超越时代,并一直陪伴审美者不断给予审美者崭新的启示。这是艺术的真正的本原。谢小毛艺术上行走的方向,无疑已经是走在这样的正脉之上了。作为画家,谢小毛首先是好书法家,其次,才是好的水墨画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的书法和绘画。作为好书法家,他的书法气韵生动、血脉贯通,线条因自由个性和情感充沛,所以很美;他的绘画,同样因有个性、有感情而具有特殊的审美力量。看他的书法和绘画,可以感受到特有的中国文化气息与气象扑面而来,让我们能够看得见其笔墨背后有中国文化灵魂闪烁。

      古代中国人,曾通过自然盛衰兴亡,来看人的生命现象的生老病死,但这并不影响同样的一朵荷花,因为个人的文化认同、人格风采不一样,画出来也就不一样。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能闲居理气,不违天励之藂,所以,他的书法和绘画,虽能航行在中国笔墨文化的大河流而冲浪前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个人情感的恣肆抒发和个人思想的准确表达。他能够依据中国美学的形上原则,在实践中进行有表现力的转换,让中国文化的本真精神,成为自己作品的风骨,化作一种内在的支撑。一言以蔽之,谢小毛的作品,有看点、有个性、有创造,看了很过瘾,这使得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立得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在当下,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与把握,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找到正途。中国文化只可在体验中意会而无法说破;中国书法的书理、书技,中国画的画理、画技,不仅是具体的,也有抽象的;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能让我们在审美的刹那,真正体验到人的精神、信仰、风骨,乃至情感、态度、方式等生命中的抽象的存在物,与我们实有的肉身唯一无二。

      谢小毛人聪明,所以,固执、自信,这使他时常顶撞人,让人生气。笔者十余年前曾与他合编《国画研究》,他主持装帧、版面设计,他无师自通,他绝对没学过书籍装帧,但他的设计,绝对不比当时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那位顶级设计师差。只是,由于他时常顶撞我(当时我做主编),所以从未认真对待过他。现在,看到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绩,理性地想来,这家伙,实际上从那时起,就标识出他将来必成大气象。

      谢小毛性喜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为伍,犹如梁山泊下来的汉子,外表也若打工蚁族,但接触日久,他绝无氓流气,而确有重视学理、注重哲思,有修养的绅士特色,他不会对你彬彬有礼,但绝不对你尔虞我诈,与他相处,安全,他是很好的读书人和文化人。十余年前,和他一起工作时,实际上已经发现他一开始就表现出极成熟的“工作”能力,他的书法、绘画,风格非常稳定,画面感一直非常好。他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传统的方法,保持着兴致勃勃的态度,这使得他的书法和绘画一直是有根的文化语言,用形象化的说法,他一直保持着掌控清晰、稳健的行车轨迹的能力,所以我们乘坐上去会感觉很踏实。

      在书法和绘画方面,谢小毛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模范,记得早年河南的王澄先生在为《谢小毛书法 绘画 篆刻作品集》所作的序言中,就谈到过他这方面的特质。在那篇序言中,王澄先生还谈到过他和他的夫人是较早融入城市生活的庄稼人,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庄户人家的勤劳朴实。这很重要。这使得谢小毛在创作书法和绘画时,下笔蹈实不虚妄,有理、有节、有力,同时,也使得他能如庄稼人呵护青苗那样呵护他的书法和绘画。充满安心的呵护,能生发纯净的智慧,他的作品的空灵、活脱,正与此相关。

      最早对谢小毛有影响的书法家,是孙过庭这样的书家(当然,还有宋四家、明四家以及王铎、傅山等人),画家则是八大山人的这样画家(当然,还有徐渭、金农、虚谷等人),在礼失求诸于野中,他通过前辈的文化本文与文本,使自己成为了艺术上的瑰玮博达、思周变通的人。

      从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上看,在他的心灵文本中,经典与生活,像两股江流汇合,刚柔互济,影响着他对传统的把握与诠释。譬如,他看八大山人的方式是儒家式的。这就是:在世俗中找到人情温暖的可贵,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清廉诚信的可贵。例如,他借助中国文化中的兰花、荷花的生命存在状态,及其,其精神与气质,使其成为人性理应共仰的方向和榜样。他采取的是,简练、概括的法式,以此将艺术与人生结合在一起。

      在以往的接触中,知谢小毛有“街谈巷议总入诗”的能力。他的一个朋友蹲过大狱,曾跟他讲到一个狱友曾以楹草为针缝衣。这个典故,曾让谢小毛赞叹不已。在中国文化中,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的生命智慧,实际上是圣人生命智慧的固化。“礼失而求诸野”相传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这是中国文化中最不容忽视的思想和观念。礼,礼仪,庙堂;野,郊外,泛指民间。汉代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有一段话:“《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谢小毛来自草根,但襟怀不俗、志向远大,故他不是草根,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知识技能,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通过上述的王澄那样的先生(当然,还有书法家、画家王镛这样的先生也曾是他的老师),而衔接住中国的水墨文化的正脉的。

      中国的文化传统,往往是在迸发文化瘟疫之时,清源成流的。历史上,在动荡、战争、劫难等情况下,出现了庄子、孔子;以及,在动荡、战争、劫难极端环境下,出现了竹林七贤这样的人;同样,在文化瘟疫的时代,出现了徐渭、八大山人这样的画家;他们的精神、心灵和思想,融入士人灵魂,成为我们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指南。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就是在文化上小有隐患的当下,走在文化正脉之上的,所以我对他,有钦佩,也有仰慕,希望他今后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的文化襟怀、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共同奠定了唐诗、宋词、元曲的辉煌的基础,同理,正是先秦诸子的文化襟怀、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以及,宋词、元曲的辉煌,共同铸就了明清书法和绘画的不朽成就,小毛的书法和绘画行走的路径,正是这样的走在中国文化正脉上的不断的践行,所以,基于他的人品、学养、技能,以及,基于他现在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我们相信他将来必定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以不愧当下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

      2014年10月18日于北京东华门        

      《双鉴堂写生系列》

      《双鉴堂写生系列》

      《双鉴堂写生系列》

      《双鉴堂写生系列》

艺术新闻
艺术评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美术家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Processed in 0.030(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