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网站
艺术展讯

      马可鲁的绘画

      分享到:
      2016-10-26 09:44:24
        展览名称:马可鲁的绘画
        开始时间:2016/10/30
        结束时间:2016/11/30
        参展人:马可鲁
        场馆:

      开幕时间 2016年10月30日, 16:00, 星期日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活跃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初期的“无名画会”是中国第一个 在野的艺术团体。它的活动轨迹要比“星星画会”更早,而且它的产生并没有受到西方现代 文化和艺术思潮的直接影响。“无名画会”的一批艺术家们,执着追求“纯艺术”的观念, 他们拥有彻底反学院主义和反体制的态度。艺术家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使用了与当时主流 的革命现实主义绘画完全不同的艺术语言,作品中出现了一些非常自由与主观化的用色及构 图。在某种意义上,无名画会是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之间中国最早出现的前卫艺术团体,在 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具备了一种独立与反叛的精神。“有名为天地之始,无名为天地之 母”来解释“无名画会”名字的起源。”

      脱胎于“无名画会”的马可鲁同时也是中国抽象艺术的元老之一,1982 年初他与张伟、朱 金石、秦玉芬、赵刚和唐平刚等人组成了一个新的绘画小组,开始探索比较纯粹的抽象艺术。 这是对“无名画会"的超越,是形式主义艺术合乎逻辑的进步。这群年轻人经常在位于小西 天新明胡同的张伟家中探讨和创作东方式的抽象绘画,后来顾德新、王鲁炎和冯国栋加入该 小组,并多次在小西天新明胡同和团结湖的张伟家中举办半公开的小型画展。1982-1987 年 他们不间断地努力,这些艺术家组成了中国最早的抽象艺术观念的团体。

      1983 年已经开始抽象画实验的马可鲁不再满足于表现的抽象,想达到更简单的自我表现, 想决绝地跟自然切断联系。他开始尝试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开拓中国式样抽象作品。在他 的创作中试图将中国传统的水墨写意绘画与西方抽象绘画融为一体。早在 80 年代,马可鲁 就有抽象水墨的实验,并常年坚持花数小时练习书法,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陆柬之书《陆 机文赋》都令他赞叹不已。这些具有传统意味的书法与水墨手稿渗透与影响着他日后的油画 创作,并逐渐形成具有东方意味的抽象视觉语言。

      马可鲁的这种创作形式涉及 20 世纪艺术的一个基本议题,即现代绘画中的线条及其书法性。 英国史学家赫伯特·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书法性绘画”概念。书写 性、线条的节奏、线性的图像结构、偶发的墨迹以及画面留白,这些书法的指标逐渐成为东 西方共同的新语言形式。但不同于西方单纯地将线条和图形超越物象轮廓线或块面交界线的 单一功能转变为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自我表现的载体。中国的抽象艺术表现出基于中国文化 语境的个体存在感,既彰显出不拘泥于规矩或法度的活力,又呈现与中国艺术美学的内核, 集含蓄内敛自然的意象、自由随意的动感及隐晦而悟性于一体的诗意语言。在朱青生先生在 他的书中说道:“凡是真正懂得这种审美观念和艺术方法的人都能从其中体会到书法中讲究 的文气和气韵,这种被寄托了个人精神与情怀的笔墨,是在西方抽象艺术体系中无法追溯的 独特语言。”(朱青生《第三抽象论稿》)所以在中国传统基础上发展的中国抽象艺术,所追 求的是一种精神化的抽象,形式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它不同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抽象 注重不以造型为目的单纯笔画或简单物象去寄托人的感觉和精神,它侧重的关键之处于一笔 中涵盖了人的精神承载,这种专属中国式的抽象艺术,与中国古代讲求的“笔墨”完全重合, 即在消除笔画和色块作为形式所具有的表面、外在的力度之后,在笔画(笔)和色块(墨) 本身内部融入和放进作者的个人修养以及作者对当下生存状态的感悟,马可鲁在追求这种境 界过程中努力的将书法的特征在画面上让位于绘画性的视觉张力。他追求画面的单纯性,尽 可能发现简化的潜能,让线条和笔触消失于无形,从而呈现出率真的意向。这是对审美理想 的表现富于形象性、思辨性和哲理性的论述。它是有无相生,虚实相形,诗思谐和的生动图 景。


艺术新闻
艺术评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美术家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Processed in 0.036(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