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网站
综合新闻
    1. 第二届全国平面设计作品展览在长春开幕
    2. 2025年3月28日,“第二届全国平面设计作品展览”在吉林艺术学院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艺术学院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办,吉林艺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吉林艺术学院科研产业处、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协办。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朱虹子,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宝忠,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李书春,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董竟成,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主任、中国 [详细...]
    1. “与花传神——当代名家绘牡丹全国巡展”将开展
    2. 与花传神——当代名家绘牡丹全国巡展 指导单位: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河南省中国画学会、菏泽市美术家协会、洛阳市美术家协会、菏泽市美术馆、洛阳美术馆(洛阳画院)、潮州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 广州鲁逸文化 策划: 张建京、田言华、许晓生、曾圳 项目执行: 林润鸿 全国巡展第 [详细...]
    1. 春风忽然有了形状
    2. 随着清明假期临近,明媚春光点燃了民众出游的热情。在二十四节气里,“清明”与众不同,它同时拥有“节气”与“节日”双重身份,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这个时节,交织自然与人文,既有慎终追远的肃穆,又具万物萌发的生机。在当代社会,清明不只是祭扫追思之时,更成为都市人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之机。中国古代绘画中描绘清明风物之作,宛如跨越时空的镜子,映照出古今相通的生命态度。 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清明节习俗的场景可在画卷首段的汴京郊野春光部分找到踪迹。其中,极能体现清明节特色的便是那顶装饰有柳枝的轿子。这顶轿子缓缓行进在郊外蜿蜒的小道上,轿顶缀着嫩绿柳枝,随风轻摆 [详细...]
    1. 心融神会:袁裒《书学纂要》中的美学思想
    2. 《困学民书》刻帖(行草) 袁裒 袁裒,字德平,浙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元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在其所著《书学纂要》中,提出大王用笔“内擫”、小王用笔“外拓”的观点,为后世引用、论述不绝。如今,学者们已将其作为一对重要的笔法术语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 目前,《书学纂要》一书全貌已不存,只能从他人的征引中得以管中窥豹。然而,由袁裒为《书学纂要》题写的后记《题〈书学纂要〉后》流传至今,为我们梳理与研究袁裒书学思想与观念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原书是搜集前代书法理论汇编而成,可供作者承载其思想、阐发其见解的空间并不大, [详细...]
    1. 书法文化本体的现代审视—​—言恭达《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读后
    2.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 言恭达著 中华书局出版 “本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范畴,是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依据。书法艺术审美的使命与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书法本体,这是因为书法美学的特征具有文化性、笔墨性和时代性。关于笔墨性的一切研究指向与方法都必须围绕艺术本体来进行,可以说,书法本体是书法赖以传承和发展的最为本质的力量,本体研究是书法研究的主流、主体和正途。 近年来,言恭达对中国当代书法文化的历史变迁与本位转移有深入的理性思考。他在《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一书中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 [详细...]
    1. 当代帖学的赓续与回响
    2. 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赓续与回响——当代帖学十四人作品展”在广东东莞岭南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开年首个聚焦帖学传承与创新的学术大展,展览汇集了来自南北书坛14位帖学名家的200余件精品,通过多维度的艺术呈现,展现传统帖学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 步入展厅,观众可直观感受参展艺术家对帖学的个性化诠释。展览风格可大致分为“亦朴亦雕”“古风古韵”“意居形上”三种类型,其中既有对《淳化阁帖》《书谱》等经典法帖的古法继承,也有将帖学笔意融入现代构成的跨界尝试,王羲之手札的灵动气韵、米芾尺牍的跌宕之势,经由艺术家对 [详细...]
    1. “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皮埃尔·卡隆捐赠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2. 3月17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皮埃尔·卡隆捐赠作品展”正式展出。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展出了皮埃尔·卡隆的12件油画作品,其中包括其家属最新无偿捐赠的7件作品。 当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皮埃尔·卡隆作品捐赠仪式”。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迪埃·贝奈姆出席捐赠仪式并致辞。 何亚文表示,作为法国最高艺术殿堂,法兰西艺术 [详细...]
    1. 架起中外艺术交流的桥梁
    2. 地毯上的嬉戏(油画) 54×65厘米 2010年 皮埃尔·卡隆 中国美术馆藏 2025年米歇琳娜·卡隆捐赠 靳尚谊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美术家最重要的作品应该由美术馆收藏。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中国艺术家将自己最珍贵的作品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代表国家、人民、未来和历史来收藏。在美术馆的两面墙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记录着他们的奉献与光辉。 国际捐赠并不容易。相比之下,国外的艺术家更容易将作品捐赠给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而对中国美术馆而言,国际捐赠显然还不够充分。因此,法兰西院士们的集体捐赠意义非凡。但这些作品进入中国美术馆后,究竟是保 [详细...]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新闻
艺术评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美术家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Processed in 0.338(s)   4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