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网站
综合新闻
    1. “墨趣儿”吕明泽个人书画展在京举行
    2. 2025年7月6日,由默馆私塾与多乐艺术联合主办的艺术展“墨趣儿”吕明泽个人书画展在位于北京龙潭中湖公园内的岛上未来美学馆隆重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友人、市民一同到场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了小艺术家吕明泽近百幅书法、绘画作品,充分展现了吕明泽从执笔到如今5年的书画学习历程与成果展示。 本次活动由吕明泽的母亲陈琳主持 吕明泽的启蒙导师默也介绍吕明泽的绘画历程 吕 [详细...]
    1. 影视不应忽视对书法审美的提升|从李纯博书法展及其87版《红楼梦》字幕说起
    2. 2023年5月7 日,李纯博先生书法展暨《李纯博临池墨迹》首发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近四十年前,约二十岁的李纯博先生为87版《红楼梦》主写了字幕,端正、秀雅的书法字幕为经典名剧锦上添花,融为一体。随着《红楼梦》电视剧的深入人心与广泛传播,“书法”也得到相应普及,给人们留下了印刷字体所无法比 拟的印象与美感享受。 经典应是全方位的 经典的影视剧应是“全方位”呈经典性,剧本、演员、道剧及相关元素皆需一流且高度和谐统一,作为其中的书法元素,应符合剧情、时代以及书法美。如古代剧,背影类书法作品不仅应忠于剧中人物性格与喜好,也要顾及当时书风,绝不能出现现代人书法那样的笑话。作为 [详细...]
    1. 麦忙时节归来晚 山灯花放满背香——郭味蕖《归兴》赏析
    2. 《归兴》是郭味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创新之作,《中国现代花鸟画全集》中有这样的评价: “一条扫帚与两只土筐放在地上,一枝娇美的山花放于土筐中,画家描绘的是人们在劳动归来之后的小景。此幅画作工写结合,使土筐、扫帚与山花共处于画面中,朴实与艳丽,粗糙与娇嫩,笨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优美,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境界美。土筐和扫帚代表着艰苦的劳作,美丽的山花则抒写了浪漫的情怀。也许,土筐扫帚的主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在归途中发现了这簇美丽的山花,一时兴致所至,随手采撷回家。这样的《归兴》可以激起人们多少的联想啊!” 1963年夏,时任中央美术学 [详细...]
    1. 忧郁蓝色:初出茅庐时的毕加索
    2. 毕加索 生命 197×129cm 布面油画 1903年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在艺术史上,很多功成名就都是延迟发生的:艺术家生前穷困潦倒、寂寂无闻,死后声名显赫、流芳百世。这类艺术家包括约翰内斯·维米尔、文森特·梵高和保罗·高更等。正因如此,也有了“苦难人生成就永恒艺术”之类的说法。 但毕加索绝不是这种观念的信奉者,他笃信艺术家必须获得经济上的自由。身为一个商人式的艺术家,他在生前就名利双收,“妻妾成群”。在他死时,除了留下大量的艺术作品之外,还留下了5座房子、2座城堡、450万现金、价值130万美元的黄金和大量股票和基金,以至于他的情 [详细...]
    1. 启功不敢自称“国宝”
    2. 丁聪 大熊猫病了 漫画 20世纪90年代,著名漫画家丁聪画了一幅漫画《大熊猫病了》。画的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胖嘟嘟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很像国宝大熊猫,双手举着一张纸,上写“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字样,署名“小丁”。这是怎么回事呢? 80年代初,启功任教北京师范大学,住在小红楼里,当时,他的书法名气已经很大,人们以能求到他的书法作品为幸事。刚开始,启功有求必应,他说:“人家要你的字,是看得起你,怎么能不给人家写呢?”1984年,启功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社会兼职也很多,前来登门拜访求字者越来越多,可谓门庭若市,有的人不但自己求字,还代 [详细...]
    1. 夏日荷韵满画屏
    2. 蝉鸣初躁,荷叶已铺满塘面,粉白的荷花或含苞、或盛放,在熏风里摇曳生姿。这一池碧水映红蕖的景象,自商周时期便入了先民的视野,历经千年流转,成为中国画中永不褪色的经典意象。画家们以水墨为舟,在荷茎叶脉间穿行,将夏日的蓬勃与清雅凝于笔端,让后人得以在方寸画屏间,永享荷塘的悠悠清韵。 荷花古称“芙蕖”“水华”,《诗经·陈风·泽陂》中“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吟唱,是最早的文字注脚。至宋代,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奉为文人精神图腾。其花形端庄,花瓣层叠如佛座,花蕊聚成金盏,叶片圆阔似绿云,自带“清水出芙蓉”的天然妙态。加之“荷”与“和”“合”谐音, [详细...]
    1. “以藏养藏”未尝不可
    2. 收藏,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无论是古代的王公贵族,还是现代的普通百姓,收藏都承载着人们对历史、艺术、文化的热爱与追求。然而,随着收藏市场的日益繁荣,一种被称为“以藏养藏”的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以藏养藏”,即通过出售部分藏品来获取资金,进而购买更多或更优质的藏品。这一做法在收藏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笔者涉足收藏领域数十年,初涉阶段为“盲藏”,收藏没有体系和目标;中期开始便分门别类有了体系;近年来则走上了“以藏养藏”的路线,将多余、重复的藏品变现或与全国藏友交流其他藏品。因此,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我是支持“以藏养藏”的。当然,我仅是从 [详细...]
    1. 王犁:未知的明天已经开始
    2. 没有几天你们就将离开本科阶段的校园,真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大概只有在这一刻,你们才会觉得四年时间过得真快,而对于在这里工作的教师来说,则是每年都很快。你们将从这里出发,开始不同的人生。 我非常同意前几年高世名院长在新生见面会上讲的那句话,本科期间最大的任务就是打开胸怀。当然在座还有我们艺管学院的硕士生、博士生。 相信更多的同学在这一刻,还来不及反思胸怀与明天的关系,只感觉到未知的明天已经开始。我是这届艺管毕业班的班主任,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让他全身而退的,借此机会要感谢大家! 记忆里还是大二、大三时的你们,大四在外实习没有见面,毕业答辩那天才看到每一个同学的变化,突然感觉到每一位同学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提醒我这一刻的到来。 好不容易碰到男生比较多的班 [详细...]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新闻
艺术评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美术家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Processed in 0.069(s)   0 queries cached